铁矿石期货于去年10月18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挂牌交易,至上周六正好一周年。随着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交易量及参与度的提升,其对铁矿石价格的引导作用变得更加显著。几船货就能影响指数、私底下一笔成交就能决定整个市场价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截至上周末,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共成交6764.02万手(单边,下同),折合现货约67.64亿吨,成交金额4.7万亿元,日均成交27.61万手,日均持仓29.02万手,交易的客户总数12.23万户,法人客户2570家,已经具备实体经济管理价格风险的市场规模。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表示,目前参与铁矿石期货交易的企业已经涵盖了矿山、贸易商以及下游钢厂等全链条的产业客户。最近,还有企业开展基差定价贸易,将这一国际上普遍采用、国内农产品尤其是饲料油脂行业大量采用的定价模式推广到煤焦钢领域,表明钢铁产业利用期货市场的水平又迈进了一大步。
大商所副总经理王凤海指出,从铁矿石贸易演变史可以看出,随着铁矿石市场平台、工具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产业企业和专业投资机构的大量涌入,铁矿石期货市场的参与度将更加广泛、对现货供求关系的反映更加灵敏、市场避险功能更加突出、市场调节供求的作用更加强大。总体来看,目前全球铁矿石场内、场外等市场层次较为丰富,现货、中远期和衍生品等市场工具较为齐全,初步建立起铁矿石国际贸易市场体系。
期货成定价风向标
众所周知,以前铁矿石定价一直参考的是普氏指数等国内外各类指数、平台的价格。上市之初,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与pb粉现货价、普氏指数、中钢协指数、北矿所基准价、新交所掉期、上期所螺纹钢等国内外指数价格的相关系数不高,基本都在0.5以下。随着铁矿石期货运行质量逐步提高,与这些现货指数的相关系数呈逐步走强的趋势,目前均在0.97以上。
铁矿石期货上市首月即成交127.45万手,折合现货1.27亿吨,超过新加坡掉期市场2012年全年1.09亿吨的成交总量。截止到2014年9月19日,铁矿石期货累计成交折合现货58.84亿吨,是同期新加坡掉期和期货的21.89和59.76倍、美国cme的386.33倍、印度icex的201倍。
进入2014年后,现货矿价进入下行通道,企业避险需求迫切,铁矿石期货的成交量和持仓量进一步放大。从月度日均交易情况看,日均成交和持仓分别由上市首月的6.74万手和4.89万手,增至2014年8月的34.5万手和30万手。成交和持仓在今年3月24日创下上市以来的新高,分别为69.31万手和36.27万手。
王凤海指出,2003年以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市场、现货市场和消费市场,但是并没有在全球铁矿石定价体系中获得相应的权利和地位,中国应在铁矿石国际贸易新秩序中发挥更积极、更突出的作用,并以此促进和维护全球铁矿石市场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际影响力日增
事实上,近十年来中国铁矿石市场建设,以及中国对铁矿石国际贸易新秩序建设的积极参与已取得明显成效。譬如:2003年11月宝钢集团代表中国钢铁企业加入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2009年以后中国陆续推出多种铁矿石价格指数;2013年大商所推出全球第一个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2014年8月上海清算所推出人民币铁矿石掉期清算业务;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也已于2014年7月推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铁矿石电子交易等。尤其是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已开始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今年7月,山东日照钢铁与中信环球贸易公司、永安资本以大商所价格为基准,签订中国国内第一笔铁矿石基差贸易协议,标志着铁矿石期货在现货定价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
王凤海称,目前,非公开询价的指数定价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占据国际贸易主导地位。但是,市场各方对这种非公开询价方式的代表性、公开性、竞争性等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相比农产品、原油、铜等较为成熟的大宗商品市场,全球铁矿石市场发育相对迟缓、投资者结构还不尽合理、市场作用机制发挥还不够充分,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以现货贸易为基础,以现货、中远期和衍生品等多层次市场为内在作用机制的铁矿石国际贸易新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