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目前"走出去"从事矿产投资的企业热情依然高涨,但需要把握好投资策略和节奏.特别是跨行业企业在缺乏矿业开采和海外投资经验的情况下,加之信息不畅,往往容易错误估计资源价值或忽略了投资风险,有可能导致投资失败.
"我们应该看到,全球矿业资源的绝对量是有限的,这是自然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如何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开发,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重大课题."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在近日举行的"国际矿业投资峰会"论坛上如是表示.他举例说,起码石油方面已经感觉到初秋的寒意了.
海外投资先扬后抑风险勘探成新切入点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陈锋在论坛上表示,从2009年到2014年10月,我国海外矿业投资整体上呈现明显先扬后抑走势.2009、2010、2011三年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呈明显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顶峰,共289个项目投资额196亿美元;2012年开始回落,2013年继续下降,2014年截至10月,五矿商会收到68个备案项目,合计35亿美元投资额.据五矿商会预测,2014年全年项目数大概在80个左右,投资额约4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0%和20%."我国企业投资目标国家与地区仍然相对集中."陈锋说.从近些年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的目标国家与地区来看,非洲地区、东南亚地区以及澳大利亚仍是中国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勘查开发相对集中的地区和国家.据统计,按投资项目数占比排序依次为:非洲、东南亚、澳大利亚、北美洲、南美洲.从平均投资额来看,非洲依然占绝对领先地位,达38.24%,澳大利亚居第二位,占19.41%,东南亚的投资项目数虽然占了总量的1/4,但平均投资额占比仅为9.57%.
近年来,中国企业赴境外矿业投资逐步从以权益投资为主转向以风险勘查为主.虽然勘探阶段风险大、时间长、成功率不高,但近几年勘探项目数逐年增长,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一些投资海外成熟矿山的企业因为矿产价格下跌等问题导致投资额数倍增加,困难重重,给国内企业敲醒警钟;二是收购成熟项目所需资金庞大,地勘单位往往资金实力较弱,却拥有大量地质专家和设备为其优势;三是风险勘探一旦成功,找到有价值的矿藏,即可通过资本市场或融资贷款筹得资金,或吸引投资者加入项目,收回成本.
|